最新訊息:【青農時代】稻米魔法師陳士賢 創造米麵、米鬆餅另類商機

10126
次閱讀

(文章來源 : 新頭殼 圖:陳宣如/攝) 桃園素有花草王國美稱,彩芋季讓我們親眼見識到桃園的花草實力,其實除了花草之外,素有魚米之鄉的桃園,在稻米的生產上,不但有規模也十分有創新概念,融合了文化、科技、永續、在地等元素,蛻變成為引領潮流的綠色農業。更可貴的是。 在桃園,有一群青農們,懷抱著對台灣農業、土地的關懷而親身投入農業的青年朋友們,默默為台灣農業努力著,他們堅持著一份對於土地的熱愛及年輕人的熱血,為台灣農業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



稻米魔法師-A.jpg  

士賢 略顯消瘦的身影在工廠中穿梭,他曾經是生物科技高材生,畢業之後卻決定回鄉接棒家中的「大賀米」稻米事業,只是一切都與當初想像「愜意」的農場生活很不一樣!

在一路嘗試、改變、管理、掌握市場,現在陳士賢不只可以讓手上的優質稻米賣到缺貨,營收成長,還創造出米麵、米鬆餅等產品在各大展場中讓人耳目一新,航空業者餐廚也與大賀米持續合作,看來陳士賢種出的稻,不只征服台灣人的胃,連歐洲航線的乘客也覺得美味。

另外,除了讓自身營收成長,陳士賢更親自協助在地的觀光產業發展,其中,協助桃園花彩節及彩色海芋季前置作業都能看見陳士賢的身影,不管是幫忙整地或種植花草及海芋,在烈日之下的他,承載的不只是自身家族產業還有著在地青農的驕傲。



稻米魔法師-1.jpg 

命中注定的接棒

陳士賢在接下父業的過程,可說是命中註定!當年陳士賢從屏科大的食品研究所畢業,又有了澳洲草莓園打工度假的經驗,對於「農二代」有著「愜意」的想像,而家中哥哥對粉塵過敏,弟弟則是無法接受這種需要耐心的工作,因此讀食品專業的他,接下了父親的稻田與工廠,後來才發現種稻沒有自己想像的這麼簡單!

農場與稻田很不一樣

陳士賢說,在澳洲打工度假的草莓園主人,是辭去廚師工作回家經營的「農二代」,這樣的家庭農場給人很舒服愜意的感覺,也可能是從小幫忙家裡務農,因此當時的農場工作對他而言並不難再加上草莓農場主人的家族事業經營非常好,也鼓勵他有機會可以去試試看。

當時農場主人建議,陳士賢已經有父親打下的基礎,孩子接手相較而言也會比較容易,因此那時候陳士賢就決定回來接手試試看!不過,當他抱著要把澳洲草莓園經驗的想法回到台灣接手父業,事實上要做的工作卻繁瑣許多,父親也曾擔心他會不會做到一半受不了「烙跑」,但有耐性的陳士賢卻一步一步改變傳統稻業做法,在接手的7年內,讓營收增加了3成。

稻米魔法師-2.jpg 

有效管理獲利增

在傳統與創新的碰撞下,陳士賢將稻米精緻化,利用精算成本與獲利,創造大賀米營收成長的結果!陳士賢說,一開始接手就先把一些系統資訊面、帳務給書面化、系統化,因為父輩對於成本比較沒有概念,舊式書面記帳的方式也常常讓訂單「搞失蹤」,使成本出現虧損。

陳士賢接手後的大賀米最主要變革就是在資訊管理、系統管理!品質也有做一系列調整,精確的客戶進行分類,目前陳士賢以香米、壽司米、一般米做為主打,之前沒有分這麼清楚,客戶要什麼就給他什麼,現在則是以產出的米為主,簡化栽種成本,備貨上也都會比較容易不失準。

陳士賢從2011開始接手大賀米,花了7年時間讓營收穫量增加3成,甚至有一些品項還會賣到缺貨,在過去沒經過系統化的年代,常常出現賣不完的情況,現在幾乎不會發生。而且現在大賀米賣出的一等米,每顆大小相同,煮出來的飯軟硬度也比較好控制,吃進嘴裡也比較香甜,甚至連航空公司餐廚都長期與大賀米下訂單,讓歐洲航線的乘客可以吃到來自台灣的好米!不過由於精緻化農業,有些規格不同、尺寸有異的稻米不會流入市場販售,陳士賢對這些「次級品」也有一系列規劃!大賀米旗下的「米麵」、「米鬆餅」因此誕生。

稻米魔法師-3.jpg 

創造無麩質食物

這些「次級品」其實也是陳士賢親手栽種收成的,他不願意白白浪費這些稻作,因此回頭找到食品專業的學長,共同開發出「米麵」、「米鬆餅」,陳士賢說,其實有些人需要吃無麩質的食物,把米加工磨成米穀粉後麩質含量比較少,能減少過敏的可能性;市面上純米的麵條需要花費很久的時間去煮,可能要二、三十分鐘,在開發時陳士賢就想到這個問題,因此把米穀粉顆粒磨得更細,澱粉完整度比較高,讓麵粉裡面米的比例可以更高些,依照現在的配方,大概煮3至5分鐘就可以起鍋,雖然沒有像傳統麵條Q,但是可以提供低麩質的麵條,未來也會朝「無麩質」麵條前進!

另外米鬆餅也是大賀米展場亮點之一!將大賀米米穀粉與牛奶、香蕉、泡打粉製成的米鬆餅,吃起來香Q軟嫩,還帶著天然的焦香,不過這些目前沒有對外市場舖貨,恐怕只有工廠內部或各大展覽時才有機會買到這些創意米食;另外,陳士賢還正著手開發米醋、收涎餅等系列米產品,希望未來在找到客群並與專業食品廠之後能夠對外販售,讓每個人都能買到優質好米製成的創意產品。

稻米魔法師-4.jpg稻米魔法師-5.jpg  

孤獨的農夫與毛蟹

談論種田,陳士賢說,其實要種田的人必須「耐得住寂寞」,當一個人開著巨型插秧、整地等機械時,又不能邊看Youtube影片,也沒有人能一直陪你聊天,這種時候內心真的會感到「空虛、寂寞、覺得冷」。不過他也有排遣的辦法!

陳士賢表示,一個人種田時,他會跟農地中的動物們進行「心靈交流」,不然一天2公頃的地,10小時重複前進、後退的動作,為了排遣無聊,他就會看看白鷺鷥,觀察白鷺鷥的品種有哪幾種,觀察農地周圍有哪些鳥,抓鱉、烏龜,跟這些農地生物玩耍,最有趣的是,他曾經在農地旁的溝渠抓到十幾隻野生毛蟹,令他十分驚訝。

 

互助農友效率增

在青農的人脈網路中,有個叫做「青年農民聯誼會」的組織,讓這些農友透過交流,形成經驗的互換,而大家面臨到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缺工」,陳士賢與他的朋友們就想到了解決辦法!陳士賢說,在過去網路不發達的時代,同區域大多是相同產業,互助可能比較困難,但現在通訊快速,忙完自己的農務後,有空閒就可以去別的農地幫忙打田,讓換工成為缺工的暫時解決之道。

農場工作其實一點也不輕鬆,陳士賢身上還有許多工作時留下的傷痕,這也都是一路奮戰留下的榮譽勳章,改變傳統農業做法讓他營收翻倍,像魔法師般讓稻米千變萬化使產品更加多元,而溪海休閒農業區的青農們也走上互助的耕作方式,在自己的休耕期前往其他農友的農田幫忙耕作,創意發想與進步之法都從這片土地開始.也正如陳士賢所說的「一成不變,沒進步多無趣啊!」。